襄阳门户网

搜索
襄阳门户网 襄阳门户 企业宣传 查看内容

说说:近八成00后受访者按自己想法填报高考志愿2022/7/21 4:50:06

2022-7-21 04:50| 发布者: msmkmm2012| 查看: 99| 评论: 0

摘要: 高考志愿填报历来是考生和家长高度重视的问题,因为它涉及城市、学校、专业的选择,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生的未来发展。很多地区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已经告一段落,开始了录取工作。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,哪些问题比 ...
网站出售

高考志愿填报历来是考生和家长高度重视的问题,因为它涉及城市、学校、专业的选择,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生的未来发展。很多地区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已经告一段落,开始了录取工作。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,哪些问题比较受关注?考生填报志愿时有哪些困惑?从新的数据可以看出,学习总结市场影响力越来也大,产品占有率也相对的增多,未来很有潜力。http://www.zjia8.com/xuexi/

上周,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(),对1975参加过高考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(660%)是受访者在填报志愿时考虑比较多的因素,然后是学校所在的城市(643%)。在填报志愿时,599%的受访者被如何选择学校、专业和城市的问题困扰,596%的受访者坦言填报志愿时不了解专业的具体含义和学习内容。

受访者中,00后占101%,90后占349%,80后占413%,70后占102%,60后占27%。

专业发展前景是受访者填报志愿时考虑比较多的因素

李航(化)是河北省的考生,他的省内排刚好和心仪的学校去年的录取排位一致。“由于我的成绩刚好卡在分数线上,所以填报志愿时主要考虑了学校,没有考虑专业的问题,只能服从调剂。志愿表上前几个学校都是我想去的,此外也写了兜底的学校”。

虽然李航觉得自己首志愿专业被调剂的可能性比较大,但他在志愿填报时还是尽可能考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。“我想学人文方面的专业,正好这所学校今年大类招生,有人文科学验班,一年之后可以再细分专业,包括历史、国学、哲学等,我都挺喜欢的”。

浙江某高校大学生施薇(化)说,自己当初报志愿时主要考虑了城市。“我也考虑过北上广这些大城市,但更想毕业后在二线城市发展。我觉得杭州的环境不错,初中暑假父母曾带我去杭州玩,我就喜欢上这个城市了”。

朱婷(化)是河北沧州的艺术考生,在填报志愿时她更多地考虑了城市,“城市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,我还是倾向于去一线城市,感觉这些城市文化氛围更好,更能开阔眼界”。

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刘静,前段时间正给侄女参谋高考志愿。她觉得专业的就业情况、发展前景是报志愿时格外需要认真考虑的。“我学的是英语专业,现在做外贸相关的工作,也算对口。英语专业在我上学时还算热门,现在就不一样了,英语好的人越来越多”。

调查显示,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(660%)是受访者在填报志愿时考虑比较多的因素,然后是学校所在的城市(643%)、学校综合排(582%)和自身兴趣特长(457%)等。

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认为,高考填报志愿的首步是定位。也就是看考生今年的高考成绩大致能上什么学校,然后才是地域、专业这方面的选择问题。“当然也可以从将来学什么专业来选择学校,但这都离不开自我定位”。

调查中,686%的受访者表示报志愿时主要是自己拿主意,231%的受访者是父母给拿主意,52%的受访者是老师给拿主意。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,790%的00后在报志愿时是自己拿主意,比例比较高,然后依次是90后(736%)、80后(660%)、70后(564%)和60后(519%)。

李航打算以后在喜欢的专业上深造、读研读博,做个教师。“我尤其喜欢历史,虽然起初家人反对我学这个,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”。

北京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刘冉(化)表示,她填报志愿时,父母推荐了一些学校,在专业选择上主要是她自己的想法。“父母曾经担心,我作为女孩子,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太累,但我对此有兴趣,以后也可以以此为基础涉足其他相关领域”。

朱婷报志愿时主要是自己决定的,同时参考了老师的建议。“老师经验毕竟更丰富,尤其是像我们美术特长生报专业,问专业老师更有用”。

丁延庆表示,高考填报志愿是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一环,需要更多地考虑兴趣、特长以及未来规划,同时还要广泛搜集信息、储备知识。而家长在这方面的能力不一定比考生强。

599%受访者报志愿时被如何选学校、专业和城市的问题困扰

在给侄女参谋高考志愿的过程中,刘静觉得困难在于不太了解专业具体的教学计划、未来的就业方向。“我侄女想去的学校有个国际金融与市场专业,不知道这个专业和金融学、国际经济贸易之类的有什么区别,就业前景如何。如果能有一些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介绍,可能对考生填报志愿帮助更大”。

调查显示,在填报志愿时,599%受访者被如何选择学校、专业和城市的问题困扰,596%的受访者不了解专业的具体含义和学习内容。

李航的父亲是高中老师,在帮他报志愿时做了很多案头工作,“我爸将学校的录取分数线、排、专业信息等搜集整理到一起,还了解了今年的录取政策”。

“我在填报志愿时主要参考了专业报考指南,辅以络信息。”朱婷觉得,现在络上查询到的志愿信息非常庞杂,但不够系统全面。

调查显示,在填报志愿时,受访者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有:志愿填报指南和手册(684%)、高校的官方咨询(652%)和高校的招生宣讲(471%)等。

“我花了两整天的时间研究填报志愿。因为我是提前批,要考虑好哪个学校放在首志愿,这就意味着第二志愿的学校可能录不上。”朱婷说。

“原理上说,一个考生比较终能被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录取,受3个因素影响:一是省排,这是首要因素;二是同省分数或位次分数稍高于你的考生的志愿填报;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位次的波动性。”丁延庆表示,在填报志愿时明确正确的定位方法是比较重要的,这样才能避免退档的问题。“报志愿要计算等效分,就是找到往年和今年分数相同、取得相同录取结果的分数”。(
孙山习生硕漫画:付业兴)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文热点